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2023年於巴黎舉辦的大會中,特別以「和平」(Peace) 與「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為雙軸主題,企圖凸顯教育規劃、各層次的學習與教師角色在促進人類社會和平與關心我們生存的地球生態平衡之重要性。同一時間,國際電信聯盟 (ITU) 於2017年就已啟動的 AI for Good 全球計畫在近年來更積極的探索人工智慧科技如何可以協助人類達成各項永續挑戰及生活所需,2025年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AI for Good Global Summit」更期待許 AI 一個造福世界的未來。
此2026年臺灣通識研討會規劃特別期待回應以上各種國際趨勢呼籲,提供一個研究發表平台,匯集台灣跨領域學者、研究生與青年學子齊聚一堂,共同了解通識教育在高科技應用於解決人類社會矛盾、促進人權發展、與氣候變遷共存共榮的各種情境可更積極扮演的角色與需要再加強投入的教育資源與教育方法創新。
2026 年初夏為臺灣通識教育策略聯盟暨品質策進會籌辦大型學術研討會及年會的時節。2026 年聯盟將結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及全國13 所公私立大學共同主辦以「永續和平、氣候變遷、人工智慧及教學實踐的多元挑戰」為題的研討會,目的在探討身處科技與各國政策快速升級與變化的二十一世紀社會經濟發展中,有哪些前瞻議題是在高等教育教師及研究者們需要特別超前部署,不但需要擴大了解最新國內外發展趨勢,也需要隨時讓研究反應在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整合,以確保從教師端就先跟得上快速社會變遷及新經濟 (New Economy) 模式,才能培育出可以更適應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y Forum) 在 “Future of Jobs Report 2025” 中預估未來十年多達1.7 億個未來工作 (Jobs of Tomorrow)的多元能力青年學子。
這是一場為了「人類前所未見之未來」籌備的學術會議,其目的不只邀請各領域的學者提前為學術界演練及模擬一個充斥著各種人工智慧產品與服務的世界,且邀請學者共同思考人為決定和天然災害會在這樣的未來世界中如何升高或消泯人際關係間、國與國、甚至人與動物間的衝突或是創造新的共存共榮機會。
教學實踐:探討 STEAM、永續發展、跨領域等教學實踐,分享通識教育的新視野與挑戰。
氣候變遷:探索 AI、公民素養與淨零排放在氣候變遷調適及環境永續中的關鍵角色。
永續和平:從國際關係、歷史記憶到社會正義,探討多元永續與實現和平的關鍵路徑。
人工智慧:探索 AI 在教學、公民素養與自主學習的應用,並反思 AI 對生活與永續的影響。
投稿相關資料及線上投稿連結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