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後的通識教育證成與推展之反思:自主性的相關討論

 

作者

  簡成熙(Cheng-Hsi Chien)

 

關鍵字

  人工智慧、自主性、聊天機器人、通識教育、博雅教育

 

中文摘要

  通識教育在西方社會有其古典傳統,如博雅教育。二十世紀後,西方大學在專業當道下,也一直有學者疾呼通識教育的重要。本文首先從兩方面論述傳統通識教育的證成,其一,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前者主張通識教育所獲致的全人理想,本身即是目的,後者認為通識教育可以使人們在現代社會獲得更好的適應與發展。其二,筆者區分成知識、經驗、能力三種證成通識教育方式,各有其短長,並大致回臺灣通識教育發展論述的得失。本文的問題意識即在於ChatGPT 之後,無論是內、外在價值,或是通識教育所提供的知識、經驗與能力,是否還能得到證成?筆者參考西方學者對自主性(autonomy)作為(通識)教育理想的相關討論,嘗試說明ChatGPT幾乎可以替代傳統知識、能力、經驗等的通識教育培訓模式來達成通識教育的外在價值。循此思路,未來的通識教育就成為如何善用ChatGPT 來達成通識教育理想。透過對西方自主性的討論,筆者企圖論證,ChatGPT 可以幫助我們自主、抉擇,獲致幸福,體現工具理性,但是它無法代替我們感受人生。ChatGPT 時代,重新回復傳統通識教育所期許的內在價值,將可以支持以鑑賞、欣賞、體驗豐富人類心靈的傳統通識教育全人理想。這兩種看待ChatGPT 的方式,也將會發展出不同的通識教育重點,值得進一步開展。

 

引註本文

 

中文APA引用格式

簡成熙 (2024)ChatGPT 後的通識教育證成與推展之反思:自主性的相關討論。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12(2)1-44https://10.6427/JGECP.202410_12(2).0001

 

APA Format

Chien, C. H. (2024). The justification and promo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fter chatgpt: A discussion on autonomy.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 Practice, 12(2), 1-44. https://10.6427/JGECP.202410_12(2).0001

 

附件下載

通識學刊_12(2)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