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導入跨文化溝通素養培養課程之初探:以外籍教師之通識課程為例

 

作者

  伊藤佳代

 

關鍵字

  外籍教師、 自主學習、 自我省思、 跨文化經驗、 跨文化溝通素養

 

中文摘要

  培養大學生具備跨文化溝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literacy, ICL),是大學通識教育核心目標之一。本研究為一位外籍教師以華語教授一門「跨文化溝通研究」通識課程,導入自主學習的教學與實踐設計,藉以創造學生跨文化經驗及自我省思機會,並提升大學生ICL的素養。本研究透過內容主題分析發現:以分組討論、課堂互動遊戲等教學策略導入自主學習的多元教學活動,學生能與外籍教師、外籍學生進行跨文化互動,也產生對過去跨文化經驗及跨文化議題之省思,進而提升學生跨文化溝通素養。除此外,本研究主張因應臺灣的大學國際化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妥善運用國內的國際人力資源革新跨文化教學環境的重要性,本研究提出的創新教學設計能作為未來的通識課程培養大學生具備ICL素養的參考。

 

引註本文

 

中文APA引用格式

伊藤佳代(2021)。自主學習導入跨文化溝通素養培養課程之初探:以外籍教師之通識課程為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9(2)117-148https://doi.org/10.6427/jgecp.202110_9(2).0004

 

APA Format

Ito, K.(202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ctive Learning in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Literacy Cultivation Courses: An Example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for Foreign Teachers.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 Practice, 9(2), 117-148. https://doi.org/10.6427/jgecp.202110_9(2).0004

 

附件下載

通識學刊_9(2)_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