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公圳與水教育:由先秦儒家學說觀之

 

作者

  于蕙清

 

關鍵字

  曹公圳、 水、 儒家、 天命、 曹謹

 

中文摘要

  水資源不足是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通識課程中有必要提供水教育之課程。水教育不應是工程教育,而是在理解自然運作之理中,了解人類文明與水的關係。儒家的思想中,水不只是資源,而是道德的啟蒙之師與治國之基礎。天有權決定人民之主,此即天子,然而這個天命是會轉變的。儒家認為統治者擁有天命,如果施政不以民意為依歸,則將喪失天命。統治者必須讓人民的生活富裕,進而提升人民素質。曹公圳的建造與成效,充分反應了儒家的觀點。曹瑾在高雄建造了曹公圳,使農業產量大增,也提倡教育。至今曹公圳仍發揮著休閒、灌溉、濕地等功能。因此曹公圳及其反應的思想,成為良好的水教育教材。

 

引註本文

 

中文APA引用格式

于蕙清(2015)。曹公圳與水教育:由先秦儒家學說觀之。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3(1)89-112https://doi.org/10.6427/jgecp.201503_3(1).0004

 

APA Format

Yu, H. C.(2015). Tsao-kung Canal and Water Educ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e-Qin Confucianism. Journal of General Education: Concept & Practice, 3(1), 89-112. https://doi.org/10.6427/jgecp.201503_3(1).0004

 

附件下載

通識學刊_3(1)_4